立即報名

競賽主題

AI跨域X永續創新競賽由國立政治大學(下稱本校)人工智慧跨域研究中心(下稱AI中心)主辦,以解決人類所面臨重大的問題為宗旨,期待參賽同學以設計思考為基礎,強調以人為本的核心價值,跨界AI領域並提出創新解決方案,以激發跨域能力,更希望透過人工智慧(下稱AI)技術,推動以AI重塑2030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(SDGs)的發展與實踐,尋找永續發展之可能。

2025年度主題為「Actuality × Potentiality × Infinity 」AI賦能的創意與技術,是啟動未來無限可能的關鍵,本次競賽主題發想源自「API」概念,象徵智能互聯和跨域整合,期待參賽者運用AI技術創意發想突破界限,提出具實用性和延展性的創新方案,共築智慧永續的未來。

情境案例(僅提供發想方向參考,參賽提案主題不限於此,歡迎自由發想):

Actuality

實境融入,AI協同真實世界應用,探討AI技術如何深入日常生活並解決現實問題。

例如以校園為實踐場域,發掘校園生活問題,透過AI技術改善校園生活;或透過AI提供智慧生活協助,舉凡即時語音翻譯、AR導覽系統等。

Potentiality

潛能解鎖,AI賦能永續未來,聚焦AI賦能如何解決未來人類或其生存環境問題。

例如設計AI助理,根據使用者的行為模式數據回饋,於各產業應用提供客製化服務;透過AI大數據分析減少廢品,建立廢棄物與再生產品循環平臺,實現永續環保經濟。

Infinity

無限智能,全面創意構想激盪,探索AI如何創造嶄新審美體驗及作品創作。

例如運用生成式AI進行視覺或音樂等藝術創作,創作人工智慧藝術;或藉由整合AI與不同學科領域,建立跨域資源共享平臺,挖掘知識整合與應用的潛力,提供知識創新與共享。

參與對象

每組由2-5位學生組成團隊,不限科系、年級、領域,惟每人至多加入二個團隊。

應屆畢業生得報名參加,惟報名後請另外來信主辦單位告知,並請提前預留參與決賽之時間,若入圍決賽請出席參與決賽。

競賽期間倘若組隊成員有所變更,皆需維持2-5位成員為原則,並提前來信告知主辦單位,若不符合前項條件者,主辦單位得取消該團隊之參賽資格。

每組需指定1位成員為該組「隊長」,負責與主辦單位聯繋,確認參賽各項事宜。


競賽時程

競賽說明會、報名開始:2025年2月25日(二)

初賽報名及繳交作品期間:2025年2月25日(二)至5月29日(四)

決賽入圍通知:預定2025年6月20日(五)

決賽發表暨頒獎典禮:預定2025年11月10日(一)

(主辦單位得視情況調整競賽時程,決賽細節將另行公告,請留意公告及信件通知。)


競賽獎項


競賽規則

初賽
  1. 請於 5 月 29 日(四)前填寫報名表單並附上提案計畫書及說明影片完成報名。
  2. 應繳作品包含3分鐘說明影片和計畫書。未依本簡章規則繳交作品或參賽資格不符者,視同棄權。
  3. 3分鐘的概念說明影片請上傳至YouTube(解析度1280*720像素以上)並提供連結(請留意權限設定)。
  4. 計畫書內容需包含但不限於封面、目錄、理念、動機、問題分析、解決方案、可行性評估、社會影響力及是否與自身專業相關等,限以 PDF 格式上傳,檔案大小限 25M。
  5. 參賽團隊請確保報名時所提供之應繳作品能順利開啟閱覽,若因網路或不可抗力因素導致主辦單位無法開啟閱覽或讀取檔案,由參賽團隊自行負責。
  6. 參賽團隊應確保資料之真實性與正確性,且未冒用或盜用任何第三人之資料,如涉有誹謗、侮辱、不實或具有其他不法之內容,違反者主辦單位得直接取消參賽資格,並將追回已得獎團隊相關獎勵及補助。如有致主辦單位或任何第三人損害,參賽團隊需負擔相關法律責任。
  7. 入圍決賽評分標準:
    • 可行性(35%)—提案待解問題是否對應現實中實務需求,以及解決方案未來能在現實中落地實現的可能。
    • 創新性(25%)—提案解決方案中是否獨具創新觀點或洞察,以及是否能為現實帶來創新或突破性的改善及發展。
    • 完整性(20%)—提案解決方案整體內容之完整度,包含問題覺察背景、提案構想動機、問題分析、解決方案規劃等各項提案內容整體。
    • 跨域性(10%)—綜合考量提案解決方案的跨領域程度,以及團隊成員所屬專長、系所及背景。
    • 社會影響力(10%)—提案解決方案是否對社會或環境產生影響力。
  8. 主辦單位將視年度參與情況,斟酌給予進入決賽之團隊入圍獎金,以供入圍決賽團隊進行相關研究或提案實踐。每隊以5,000元為原則,最終入圍獎金額度將與決賽入圍通知一併公告,入圍團隊須配合入圍獎金發放作業。
  9. 入圍獎金為主辦單位提供之補助,目的在協助入圍團隊於決賽發表時能有實際產出作為成果發表。若入圍團隊因任何事由退出或終止參賽應全數繳回入圍獎金。
決賽
  1. 決賽預定於 2025 年 11 月 10 日(一)舉辦,初步議程請參附件,主辦單位有權調整決賽時間及議程安排。
  2. 決賽應在初賽基礎上提出更完整之解決方案,並且需於決賽發表時展示具體實作內容或完整研究成果。如決賽時未能發表實際產出之團隊,主辦單位保留要求參賽隊伍繳回入圍獎金之最後裁決權。
  3. 決賽將區分為展示區與發表區,各入圍團隊請依說明準備參與決賽:
    發表區:入圍決賽團隊須準備 15 分鐘之作品於決賽當日指定時段完成發表,可以簡報、影片或其他展演方式呈現並進行說明,以能完整呈現團隊實作成果為首要考量,並請務必包含簡介與實作展示 10 分鐘,餘 5 分鐘評審綜合提問。(指定發表時段安排請先行參考附件)
    展示區:各團隊將獲分配一組海報展架,入圍決賽團隊須準備A1直式海報一張及實作展示筆電或設備,現場展出實作成品並解說,介紹競賽提案成果,以期各參賽團隊和觀摩師生交流學習,必要時亦須接受評審詢答。(詳細場地設備主辦單位將再另行公告)
  4. 入圍決賽之團隊需至少派一人完成指定時段發表,以及決賽當日全程於展示區現場解說(可由團隊成員輪流解說),若無人出席將視同放棄競賽資格。放棄參賽資格者將比照前項規定,需全數繳回入圍獎金。
  5. 參賽者需於報到時出示本校學生證,若於決賽階段已無學籍身分者,請提前於本次初賽報名截止前來信告知主辦單位說明。若無於規定時間向主辦單位聯繫而影響參賽資格者,以及身分查驗不符資格者將取消參賽者資格。
  6. 決賽發表評選標準:
    • 實作程度(40%)—決賽現場是否具體展示並解說提案解決方案之實作模型、實作成果、實作產出未來在現實中應用的可能性,以發表區和展示區之呈現綜合評分。(請注意,決賽時若無實際Demo,主辦單位保留要求參賽隊伍繳回入圍獎金之最後裁決權。)
    • 完整性(15%)—決賽現場是否完整解說並展示解決方案,包含解決方案是否對應現實需求痛點、問題解決程度分析等。
    • 創新性(15%)—提案解決方案中是否獨具創新觀點或洞察,以及能為現實帶來創新或突破性的改善及發展的程度分析。
    • 現場發表(15%)—參賽團隊報告論述是否完整清晰,以及能否引起評審及聽眾共鳴。
    • 社會影響力(15%)—決賽作品是否能夠為社會帶來貢獻,以及作品所具備的意義及其對社會需求的必要性。
  7. 競賽期間不得進行網路攻擊,抑或任何干擾競賽及其他參賽者之破壞競賽公平公正原則之行為,違者將取消參賽資格。

注意事項

  1. 參賽團隊提供相關資料及參賽作品需無償授權給主辦單位使用,授權使用範圍基於「AI跨域競賽」活動相關的宣傳、推廣及主辦單位內部存檔或結案報告等使用,並對於參賽之文件、圖片、檔案等有進行攝影、出版、宣傳、展覽及其它圖版揭載等利用權利,參加本競賽即代表同意配合提供相關圖片與資料。活動結束後,主辦單位有權保留所有相關資料兩年。
  2. 參賽作品之智慧財產權歸參賽團隊所有,但不得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,不得冒用、拷貝、仿冒、抄襲、數據造假。若有使用他人原始碼或技術等,應於計畫書中主動說明並註明出處。若參賽作品涉及侵害他人智慧財產權,參賽者需自負法律責任,與主辦單位無涉。
  3. 獲獎團隊獎金需提交「團隊成員獎金分配表」,並應遵守中華民國法令繳交相關所得稅辦理。獲獎團隊需提供主辦單位所要求之完整領獎文件,並於指定時間內完成領獎,未依規定時間內完成手續者,視同放棄獲獎資格。
  4. 為求競賽之品質,主辦單位有權調整入圍決賽團隊數量、入圍獎金及競賽獎項額度,以及競賽獎項,必要時得增設或從缺競賽獎項。
  5. 如因競賽評分需求,主辦單位有權要求參賽團隊提供詳細原始資料文件。
  6. 未依競賽時程繳交主辦單位規定之參賽相關資料或無故缺席決賽者,將視同棄權並取消參賽資格,且需全數繳回入圍獎金。
  7. 競賽過程中若發生任何技術性或非技術性問題,或遇重大事件,導致延誤本競賽正常進行,主辦單位得終止或延後本競賽。
  8. 如有惡意以電腦程式或其他作為影響本競賽公平性,或有違法之行為者,經主辦單位發現或他人檢舉經主辦單位查證屬實者,主辦單位有權立即取消參賽資格及得獎資格;已得獎團隊之相關獎勵及補助需如數繳回。如有致主辦單位或任何第三人損害,參賽團隊需負擔相關法律責任。
  9. 凡獲選之團隊必須配合主辦單位進行相關評選、表揚及媒體採訪報導等工作,如為獲獎團隊,主辦單位將於完成採訪後核發競賽獎金。
  10. 參加本競賽者視為同意遵守本簡章及活動之各項規定,所有參賽表件亦視為本簡章之一部分,如有違反者,主辦單位有權取消參賽資格,已得獎者取消得獎資格,相關獎勵及補助需如數繳回。
  11. 本簡章未盡事宜主辦單位保留解釋權利,並有權適時修正之。

報名表

團隊成員名單(限政大在學生,由 2-5 位學生組成團隊,不限科系、年級、領域)

注意:非政大在學生請勿報名參加,報名表送出後無法自行修改,請確認各項資訊填寫正確後再送出。
如需修改資料者,請重新填寫報名表後,來信競賽信箱(aiforall@nccu.edu.tw)告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