訊息公告

虛擬製作揭開影視新貌 李賢治分享AI影片創新視野

【人工智慧跨域研究中心訊】
隨著生成式AI技術快速發展,虛擬影片製作掀起創作領域的革新浪潮。本校人工智慧跨域研究中心(AI中心)辦理2024年末終場AI跨域講座,首場於11月27日邀請Metapheor Productions 虛擬製作總監暨澳洲華裔新銳導演Ken-ji Lee(李賢治)分享虛擬影片創作經驗。透過其監導作品的實例分析,深入探討AI技術為影視創作帶來的創新機遇,為傳統影音製作開創嶄新可能。

「虛擬製作不僅能降低成本,更能突破現實場景的限制。」李賢治以自身執導的虛擬影視作品《元來愛之無中生有》為例,闡述AI工具在影視製作中的創新應用。該作品在企劃階段便充分運用ChatGPT、CANVA等AI工具進行前期開發,從海報設計、人物換臉到場景構建,實現零成本的前期製作。作品高達70%運用LED虛擬攝影棚拍攝,不僅創下臺灣虛擬拍攝新紀錄,更首度挑戰臺灣仙俠與希臘題材的創新結合。

針對製作流程,李賢治強調前期準備的關鍵性。他詳細解說從場景建模到實際拍攝的完整過程,特別著重光線處理的重要性。「在開拍前將虛擬攝影棚內外的光線精準校對,讓虛擬與現實環境完美貼合。」他以實例說明,虛擬攝影棚能克服真實場景的時間限制,如將30秒的自然落日場景,延長至兩小時的拍攝時間,大幅提升製作效率。然而他也提醒,選擇虛擬製作時,須審慎評估故事需求與製作效益的平衡。

而談及AI工具的應用,李賢治特別推薦Kling AI在影像生成上的效果,更以實際案例說明,如何輸入精確的提示詞,此外,他也分享新興生成製作技術,如Runway Act-One、Expand video、高斯潑濺法(3D Gaussian Splatting)、生成式2.5D技術、以及好萊塢常用的視覺特效(VFX,Visual Effect)等新興特效技術,軟體在業界真實的使用現況,以及未來可能的前景。

在熱烈的問答環節中,李賢治強調及早接軌的重要性:「不必等到大學,高中就可以開始接觸虛擬製作,因為未來教育必定會及早融入新科技。」他認為AI是不可抵擋的趨勢,關鍵在於學習接受並善用它。然而,他也不忘強調傳統製作方式的價值,認同導演Christopher Nolan堅持實景拍攝的理念,「AI和虛擬製作應作為輔助工具,若能採用實景,效果往往更加理想。」

藉由李賢治的經驗分享,展現AI與影視製作的創新機會,更揭示了虛擬科技與藝術如何於新時代攜手共進,在保持創作本質的同時,擁抱數位時代帶來的無限可能。

#更多資訊:

AI中心2024年末終場AI跨域講座 https://linktr.ee/2024AI_Lecture 

(最後兩場,把握機會探究AI跨域應用!)

 

 

李賢治總監分享虛擬影片創作經驗。(照片來源:AI中心)

 

AI中心助理教授吳致勳開場。(照片來源:AI中心)

 

李賢治總監分享虛擬影片創作案例。(照片來源:AI中心)

 

本場講座與會者合影。(照片來源:AI中心)

 

---轉載自本校校園新聞連結 ---